聚集,严格限制在生态脆弱或环境敏感地区建设高排放项目。推广新能源新技术,加快企业技术改造,大力发展循环经济◆、绿色经济,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,促进重大环保技术装备、产品的创新开发与产业化应用。2◆、在加强面源污染源治理方面,2017年10底前,市中心城区居民燃煤采暖锅炉全部淘汰。中心城区城乡结合部◆、各县(市◆、区)城区逐步淘汰非集中供热区域内的燃煤取暖锅炉,利用清洁能源锅炉◆、分布式燃气热泵等技术逐步替代。2017年1月底前制定推进计划,列出治理清单,明确工作进度。2017年采暖期每县市完成3家以上分布式供暖替代示范工程。3◆、工业企业污染治理方面,按山东省大气污染物六个地方标准第三时段(2017年1月1日)的要求,全市重点大气污染源企业全面按期实现达标排放;全市其它工业锅炉◆◆、工业窑炉进行全面改造和整治◆◆。市中心城区130平方公里禁燃区全面淘汰和禁止新建高污染燃料燃用设施。各县(市、区)逐步淘汰拆除和禁止新建10吨及以下工业燃煤锅炉。其它区域内的燃煤工业锅炉、工业窑炉全面实现达标排放。经治理仍不达标的,报经有权批准的人民政府予以关闭◆。2017年年底前中小企业全部完成达标治理。
一个新闻事件发生后,不能只选取一个点进行报道,那样对新闻事件的报道会比较片面,而应该事先策划,全方位、多角度的报道。即便是突发事件,也应该有计划地组织多路记者赶赴现场进行报道◆。仍然以自然灾害的现场报道为例,就应该对交通、救援、安置、医疗等多个方面进行现场报道,使我们的报道更加立体、更有广度和深度。
现场报道不同于其他的新闻报道方式,它需要记者现场即时地对新闻事件进行描述,但话又不能太长,同时要条理清晰,能够很好地将主要新闻信息准确传递给观众。这就要求记者“会说话”,不仅要说出来,而且要说到重点,说得明白,说得流畅。要求记者必须具备发现新闻亮点的敏锐力,快速整合新闻信息的逻辑思考能力,以及善于总结描述的语言表达能力◆。而这些能力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。要求记者在平时的采访中多练习,多用采访提纲加腹语的形式,在写稿中多用口语化表达。时间长了,记者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就会逐步提升,就能做到“口出成章”了。
二是确定好采访对象。为了让观众更加直接地了解新闻事件的真相,现场报道在记者出镜之后往往都会采访事件的参与者、目击者及受害者,因此,选择好采访对象就显得十分重要。采访对象要具有代表性,一般要选择权威人士◆◆、知情者和表达能力较强的人。采访对象对事件要有足够的了解,可以向观众传达有用的信息。例如自然灾害的现场报道,采访对象应该是受害人◆、自救群众、参与救援的官兵等,而不是与灾情无关的人,这样报道才有说服力。
一般而言,在诸多的新闻事件中,尤其是一些突发事件。由于事发突然,现场报道需要直接、快速、准确地让观众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,这就要做好提问工作◆◆。为了让观众及时了解事情真相,提问就必须具体◆◆、准确◆、简洁,而不是提一些笼统、空泛、无关紧要的问题,同时提问一定要紧密围绕报道主题。比如说一起矿难事枚,现场就应该直接提问“被困多少人◆?已经救出了多少人?是什么原因导致事故的发生?”。而不是笼统的提问“请谈谈事故发生和救灾的过程?”让采访对象不好回答,记者可能也得不到想要的信息。
现场报道是记者置身于报道现场,出图像并使用同期声向观众叙述、评论新闻事件的一种报道形式,能让观众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新闻事实。具有时效性强、现场感强、感染力强的特点,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报道方式◆◆。如何做好现场报道?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各方面进行尝试:
三是要选好现场报道的场景。选好报道的场景非常关键,不能说记者赶到现场,架起摄像机,拿起话筒就说。而应该精心挑选现场,挑选最能凸显新闻事实的现场作为背景。比如说,2018年10月,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在荆门漳河机场进行水上首飞,出镜记者始终以运动中的AG600飞机作为背景展开现场描述九游会地址,给观众带来很好的视听效果◆。
记者出镜是凸显现场感的重要方式,目的就是要增强新闻的真实感和现场感,让观众有身临其镜的感受。也就是说,记者要清楚自己所处的环境,明白在这样的环境中应该去观察什么?了解什么?传达什么?出镜记者通过自己的解说把现场气氛带给观众◆◆。记者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情绪,报道要特别注意突出“我“的位置和视角,强调“我在现场◆”。可以多用“我现在是在……我看到……我听到……”之类的线年沙洋县遭受特大暴雨,发生洪涝灾害。为了做好报道,记者当时就站在水中做了这样一则现场报道:“我现在是在沙洋县马良镇的大街上,这水有多深呢?大家可以看到洪水已经淹没到了我的腰部,大概1米2的样子,而我旁边有一辆还没有来得及开走的小轿车,只剩车顶露在外面。”记者通过类似体验式的现场报道,很好地还原了新闻场景,报道了新闻事实,让新闻更加真实,更加生动,更加有感染力。
现场报道是一项复杂的工作,出镜记者要做好现场报道,就必须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,不打无准备之仗。采访前的准备工作,首先要掌握新闻事件的背景资料,收集与新闻事件有关的材料,比如说某一个重大项目开工的现场报道,记者要拿到第一手的资料,包括项目由谁建设?投资多少?在全国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?建成以后对于地方经济发展会带来哪些好处等等。只有掌握了第一手的资料,现场报道才能有的放矢。